种植技术  
技术支持
究竟是谁在买尿素?复合肥为啥 2025-03-15
春莴笋幼苗出土后如何管理? 2025-03-15
葡萄该如何施肥?葡萄施肥技术 2025-03-15
等春季!尿素“力挽狂澜”氯化 2025-02-09
葡萄冬季该如何管理?冬季葡萄 2025-02-09
 种植技术 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技术支持 >> 种植技术 >> 正文
浸种水稻发生恶苗病原因分析
发布日期:2016/6/19 11:24:00
0

恶苗病又称徒长病,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。其症状为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。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,叶片叶鞘细长,叶色淡黄,根系发育不良,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。

    浸种是有效防范恶苗病的办法之一,但今年有部分农民反映,自家的水稻种子浸种了,但为什么田间还是发生了恶苗病呢?笔者分析原因如下:

  一是操作不规范,没有专用浸种的池子,浸种浓度随意,甚至有的农户在流动的溪流中浸种,或者连包装袋一起浸泡,导致种子与药液没有充分接触。效果自然很差。

  二是浸种时间不足,一般需要浸种至少4个小时以上,最好12个小时至24个小时。部分农户只浸种两三个小时以内甚至仅半个小时不到。

  三是可能用了不合格的农药,比如药剂质量不达标,甚至是假药,或者把拌种剂误认为是浸种剂。

  四是催芽环节发病较多。部分农户催芽时温度过高,特别是育机插秧时秧盘集中堆放,导致催芽阶段温度偏高,病菌易侵染;部分旱育秧田覆盖薄膜导致苗床温度较高,也利于病菌侵染和病情发展。

  五是可能长期使用同一种浸种剂,导致抗性,比如长期使用咪鲜胺,可以轮换使用25%氰烯菌酯悬浮剂2000~4000倍液、16%恶线清可湿性粉剂500~700倍液等。

  目前,有少数农户把恶苗病的发生归咎于种子里的米粒,俗称“米谷”,就是没有种壳的种子。这是对恶苗病的极大误解,没有壳的种子,只要米粒完整,胚芽不受伤害,就可以正常萌发,发育成正常健壮植株,与恶苗病毫无关系。杂交种子本身具有颖壳闭合不紧的生理特点,加之在脱粒过程中的机械作用,致使颖壳脱落,形成“米谷”。一般杂交种子中多少都有一些“米谷’存在,但不属于种子质量问题,更与恶苗病无关。

Copyright 2014-2015 山西鼎丰化工有限公司 晋ICP备15002627号 All Rihhts Resserved

地址:山西省风陵渡经济开发区 技术支持:浪狐网络